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我不是刘封

第223章 斩杀满宠,刘禅也瞒不住了(求票)

三国:我不是刘封 神纹本神 15385 2025-04-12 12:17

  

  

“机不可失。”

  刘封没有多作解释,只是淡淡的回了四个字。

  自古以来。

  大战用兵,大抵以正合,以奇胜。

  两军对垒,规规矩矩,你攻我守,你守我攻。

  没有新的花活儿就只能对峙拼消耗,直到一方先耗尽而出现颓势。

  想取胜,就得用奇。

  用奇就得犯险。

  就如曹操会在官渡亲自带着骑兵去偷袭袁绍的囤粮地乌巢一般。

  假使许攸是来诈降的,曹操这一去直接就自投罗网。

  擒了曹操的袁绍都不用打进许县了,天下都得望风而降。

  然而。

  曹操依旧去了。

  因为曹操很清楚,不冒险,就赢不了。

  同理。

  刘封也很清楚,不冒险,就夺不了寿春。

  以江东诸将那养成了习惯的各自为战,破个合肥都得刘封带着三十万匹蜀锦亲上。

  破寿春?

  太抬举众人了。

  战场就是赌命的地方。

  赌赢了,就是战神。

  赌输了,有死而已。

  顾虑太多的人,是很难抓住战场上稍纵即逝的战机的。

  陆逊欲言又止。

  内心翻滚的话到了嘴边又缩了回去。

  劝?

  刘封若是输了,还能劝。

  刘封赢了,还怎么劝?

  教一个打了胜仗的如何避免打败仗?

  想想都离谱。

  随着时间的流逝,宫楼的战斗也到了尾声。

  小小的宫楼,根本挡不住如狼似虎的汉军。

  尤其是刘封的嫡系,更是悍勇非凡。

  不仅宫楼上的魏卒生出了惧意,还连带着震慑了江东的将士。

  “将军,快逃吧!”

  满宠左右亲兵,心急而劝。

  却见满宠一把推开亲兵,喝道:“逃?我乃陛下任命的征东将军,自兖州时我就跟着先帝,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兵败士城有死而已,岂能言逃?”

  满宠是个很执拗的性子。

  昔日在樊城时沉白马誓与将士同存亡,让关羽无功而返。

  刘备打樊城时也是坚持到了最后才与曹仁一同被俘。

  那次被俘,也成了满宠一生的污点。

  如今。

  寿春失守,若再弃城而逃,满宠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亲兵无奈,只能奋力护住满宠。

  满宠要报曹操曹丕父子之恩,亲兵同样要报满宠之恩。

  人活一世,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如蝼蚁偷生之举,非满宠所愿。

  即便要死,也要死得堂堂正正。

  既然入战场,就随时要有马革裹尸还的觉悟。

  随着亲兵相继战死,满宠陷入重围之中,手中的长矛被鲜血和汗水浸染。

  看着周围凶神恶煞的汉兵,满宠自知今日在劫难逃,不由放声大笑:“大魏征东将军满宠在此,谁敢上前与我决一死战!”

  身虽老,骁勇犹在。

  岳举正欲向前结果了满宠的性命,方月却是伸手拦住,然后派人通知宫楼外的刘封。

  若满宠在乱军厮杀,方月自然不会傻到去阻拦岳举。

  一个阻拦就可能导致己方一个悍卒殒命。

  可此刻满宠已经身陷重围,周围也没了亲卫,注定插翅难逃了,方月的想法自然也就不同了。

  方月需要清楚的知道,活着的满宠是否比死了的满宠有价值。

  不多时。

  刘封策马而来。

  看着被围困的满宠,刘封的语气却仿佛见故友一般:“满伯宁,你无生路了。”

  满宠赤红着眼,如困兽般的低吼:“刘封,与我一战!”

  刘封轻轻摇头:“孤乃大汉燕王、当朝的大将军,就算孤愿与你一战,孤的将士们也不会让孤犯险的。念你对曹氏父子的忠勇,孤赐你全尸。”

  满宠凄惨一笑。

  随后竟然直接持矛就刺向刘封,大呼而吼:

  “我乃大魏征东将军满宠,只可死于敌手,岂能自毁身体发肤。刘封狗贼,受死!”

  看着冲杀而来的满宠,刘封左右的将士纷纷向前,数柄长矛刺穿了满宠,又有数箭射穿了满宠。

  “虽是敌将,犹可敬之。传孤令,厚葬满宠。”

  自上庸起兵救荆州开始,这是刘封头一回在战场上击杀曹魏大将。

  以往会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选择生擒然后去跟曹丕交换利益。

  而这次。

  刘封并没打算生擒满宠来跟曹丕交换利益。

  一个死去的满宠,比一个活着的满宠更有利于北伐。

  以刘封如今的威望和大汉如今的声势,已经不需要再去跟曹丕谈利益了。

  斩尽曹魏老将,震慑曹魏小将,才能在军事上获得更大的优势。

  随着满宠的覆灭。

  寿春城内的战斗也趋近于尾声。

  到了黄昏。

  城内负嵎顽抗的魏卒也被尽数剿灭。

  而得知满宠被斩的王凌、邹岐、贾逵、臧霸等人,更是惊得纷纷逃窜。

  邹岐运气差了点,直接被生擒。

  王凌、贾逵、臧霸跑得快,追之不及。

  “徐州刺史邹岐,倒也算是条肥鱼,伯言,交给你去审讯了。”

  邹岐没有如满宠一般求死,刘封也没有杀邹岐。

  一者是邹岐称不上曹魏大将,二者是邹岐徐州刺史的身份。

  似这种刺史,在任期间必定会任命门生故吏在徐州诸郡担任要职,留着邹岐的命比杀了邹岐更有价值。

  谁必须死,谁可以不死,刘封分得很清楚。

  当夜。

  寿春大摆筵席,以犒三军将士。

  翌日一早。

  刘封留下陆逊守寿春,又挑了孙桓和朱桓二将及其军卒一万人,和嫡系数千人返回平春。

  之所以挑二将的军卒,是因为二人的军卒在江东诸将士中也称得上悍卒了。

  刘封不会是个丢芝麻捡西瓜的人,芝麻要,西瓜也要。

  而在另一边。

  与刘禅在鲁阳对峙的曹叡,也得到了“平春城破,于禁死战被擒,拒不投降而被刘封斩杀”的军情。

  在场众人,皆是骇然。

  司马懿更是脸色惨白。

  因为前来报讯的正是于禁的亲兵。

  此刻。

  于禁的亲兵正在用愤怒的眼神仇视着司马懿,一边向曹叡陈述军情,一边向曹叡控诉司马懿贪功。

  “殿下,前将军会失城被擒,皆因司马懿贪功带走了平春城的精锐!前将军以三千老弱苦守平春城十日,最终死战殉国,前将军死得冤啊!”

  亲兵一把鼻涕一把泪,添油加醋的控诉司马懿。

  说司马懿贪功带走平春城的兵马,还有些道理;可说于禁只有三千老弱,就显得没道理了。

  不过亲兵现在只想保于禁的命、保于禁儿子的命,压根不管添油加醋的控诉司马懿会有什么后果。

  总不能看着自家将军颓废余生还要担心家眷安危,然后去帮司马懿说好话?

  对于禁的亲兵而言:司马懿是谁啊?算个什么勾吧啊!

  看着亲兵越控诉越来劲,饶是司马懿心性沉稳也忍不住了,喝问道:“我是跟着关兴关平的兵马来鲁阳的,何来贪功之心?

  前将军有三千劲卒在平春,谁有这个本事十日破城?你敢谎报军情?”

  于禁的亲兵闻言反喝:“我没有谎报军情!是刘封,是刘封亲自领兵攻城!”

  话音一落。

  众人更是骇然。

  蒋济也不由喝问:“为何你方才不提?”

  于禁的亲兵杵着脖子,理直气壮:“方才若提,我还如何控诉司马懿贪功害了前将军?你们会听吗?”

  蒋济顿时哑然。

  于禁的亲兵说得没错,倘若一开始就说来攻城的是刘封,众人绝不会耐心的在这听。

  抓大放小,一向都是宏观调控的惯用方式。

  先解决主要矛盾,将次要矛盾丢在一旁。

  刘封奇袭平春斩杀于禁是主要矛盾,司马懿贪功害死于禁是次要矛盾,孰轻孰重,一看便知。

  司马懿的脸色更是惨白。

  虽然内容都是一样的,但顺序的先后会导致责任的划分不同。

  于禁的亲兵这么一讲,责任就全在司马懿了。

  甚至于。

  还会影响到鲁阳的战事。

  事后一追责,都是司马懿的错。

  若不是司马懿贪功,平春就不会丢,于禁就不会死,曹叡在鲁阳就不会陷入被动。

  倘若司马懿知道刘封更是趁机奇袭破了寿春,估计当场都能晕过去。

  不带这么坑人的!

  战场胜败,本就难料。

  按矛盾论的观点:有胜就一定会有败。

  而现在。

  矛盾的焦点都聚集在了司马懿身上!

  倘若再有政敌推波助澜,甚至于都可以将司马懿贪功的过失上升到马谡丢街亭的程度。

  单论损失,这次曹魏的损失是大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的。

  曹叡看向司马懿的目光也有了几分责备。

  对曹叡而言,司马懿是否贪功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替司马懿擦屁股。

  本来在鲁阳抵御刘禅就已经很令曹叡心烦了,现在又多了个刘封破平春斩于禁,这烦心程度可不小。

  “前将军忠勇,孤会奏请父皇为前将军追封,前将军之子,孤也定会善待。”

  曹叡许了诺,打发于禁的亲兵退下。

  随后。

  曹叡又看向刘晔、蒋济、陈泰、曹爽等人。

  “诸位,看来我们又被刘封给欺骗了。”

  曹叡徐徐开口,语气中有凝重也有怒意。

  “只是不知,刘封是在跟刘禅抢功还是在跟刘禅故意装成不和。”

  不同的答案,会影响曹叡接下来的应对。

  若刘封只是在跟刘禅争功,曹叡完全可以无视掉刘封破平春斩于禁这事,只要击败了刘禅,曹叡反而还能得到更高的威望。

  有了于禁的对比,才更凸显出曹叡的睿智。

  可刘封跟刘禅故意装成不和,那就不一样了。

  意味着:刘封随时都可能走平春杀向鲁阳,亦或者直接破义阳三观走汝南迂回攻击颍川,给曹叡来个前后夹击。

  众人纷纷低头沉默。

  这要是判断错了,影响的不仅仅是曹叡的前途,还是进言者的前途。

  见状。

  曹叡的语气也有些不善:“诸位都是大魏的英才,怎今日遇到难事,竟也一言不发了?”

  见众人依旧不肯开口。

  曹叡直接看向了司马懿:“司马抚军,你且说说,刘封是在跟刘禅抢功还是在跟刘禅故意装成不和?”

  曹叡直接点名询问,司马懿不得不硬着头皮道:“殿下,刘封一向奸诈。不论是抢功还是故意不和都有可能。”

  这模棱两可的回答,让曹叡很是不爽:“司马抚军,这不是孤想要的回答。”

  司马懿也很无奈。

  现在自个儿都还没想明白为什么刘封会出现在平春还斩杀了于禁,又怎么可能猜得明白刘封是在跟刘禅抢功还是在跟刘禅故意装成不和?

  “殿下,请容我三思。”司马懿硬着头皮道。

  曹叡不由拍案而起:“三思?于禁都死了!平春都丢了!尔等一个自诩才智之士竟然连刘封的意图都还猜不到,岂不知羞?”

  被曹叡一通劈头盖脸的喝骂,司马懿低着头不敢发言,刘晔、蒋济也是纷纷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不想掺和。

  毕竟这事儿,也不是能轻易判断出来的。

  这时。

  曹爽进言道:“殿下。我认为当务之急不是去追究刘封的意图,而是要尽快与刘禅决战一场。

  不论刘封是争功还是与刘禅装作不和,只要殿下击败了刘禅,刘封就必然会功高盖主!

  击败了刘禅,殿下就可以当上太子,相对而言,丢个平春死个于禁只是小事,不需要殿下分心。”

  若于禁在这里,必然要气得拔刀砍人。

  瞧瞧。

  这说的是人话吗?

  我死了只是小事?

  蒋济也趁机劝道:“殿下,曹参军言之有理。当务之急是击败刘禅,其余诸事皆可暂时搁置。”

  刘晔则是直接献策:“可故意派人去刘禅军中散布流言,称刘封争功夺了平春,如今更是想要奇袭颍川。

  假如刘禅与刘封是真的不和,必然会心急而求战;假如刘禅与刘封是假装不和,必会骄矜而疏忽了戒备。

  殿下则可集中精锐,与刘禅决一死战,定可击败刘禅!”

  刘晔也是个狠人。

  管你刘封用什么招,我只管助曹叡击败刘禅。

  只要击败了刘禅,曹叡就能当上太子,曹叡当上了太子,一切都可以再想良策应对。

  可曹叡当不上太子,那丢不丢平春对曹叡而言真没啥影响。

  就比如曹植一直都不关心曹丕丢了多少城池,只关心能不能离开封国再次出仕;曹彰被重新启用后也不关心能不能击败刘封,只关心能不能拥兵自重而不会再回到封国。

  大族出身的,基本都是这个想法。

  国家如何,不重要。

  我如何,才重要。

  且这些人都有个共性:只要我上,我就能行。

  哪怕有袁绍刘表的豚犬儿为前车之鉴,也改变不了曹家兄弟攘外先安内的秉性。

  刘晔的进言,得到了众人的支持。

  若于禁在这里,必然会心凉。

  哪怕亲兵都调整了说话的先后顺序了,也没人真的去问责司马懿,甚至都不去调查下于禁是否真的死了,似乎于禁的死毫无价值一般。

  司马懿躲过了一劫,暗暗擦了擦冷汗,又硬着头皮请命道:“殿下,不如我引兵去平春方向牵制刘封,以免刘封坐收渔利。”

  曹叡却是冷哼一声:“现在去平春,又有什么用?只要孤能速败刘禅,就算刘封想当渔翁又有什么用?

  眼下正是集中兵力与刘禅一战的时候,你若能将功赎罪,孤会替你遮掩,你若不肯尽力,休怪孤奏你一个贪功冒进之罪。”

  司马懿连忙发誓,会尽心尽力的助曹叡击败刘禅。

  只是这内心,司马懿又感到一阵憋屈和恼怒,碍于曹叡是准太子又无法宣泄出来。

  回到营帐后。

  得知详情的司马师,也是惊愕不已。

  “这怎么可能?刘封怎么会出现在平春?阿父分明已经很谨慎了!”

  司马懿在去鲁阳前,还专程催促了细作汇报刘封在江陵的详情,如此谨慎竟然还着了刘封的道,这让司马师感到惊愕的同时也感到了一阵忌惮和疑虑。

  “阿父,我以为刘封的意图必定不在平春,打个平春完全没必要如此的大费周章。”

  司马懿在返回的途中也在仔细思考刘封的意图,此刻听到司马师的判断,对心中的猜测也有了更多的肯定。

  “我亦有此担忧。”

  司马懿语气沉重。

  “刘封一向善诈,上回就是让刘备和刘禅当疑兵,他跑去奇袭了长安。

  这次又故技重施的奇袭了平春,平春后方的义阳三关估计也保不住了,我猜测,刘封极有可能是想走汝南迂回去打许都。

  也唯有打下许都,其战略价值才能跟长安相提并论。”

  司马师却是摇了摇头:“我与阿父的猜测不同。许都的战略价值虽然跟长安能相提并论,但刘封若打许都只是孤军深入,假使刘禅真的与刘封不和,刘禅未必会救刘封。

  自孙权彻底投降后,刘封的根基就转移到了江东,孙权的旧部几乎都为刘封所用,刘封的儿子刘林也被封了吴侯,刘封实质上相当于替代孙权成了新的吴王。”

  司马懿心惊:“子元之意,刘封打平春是为了取寿春?”

  司马师点头:“刘封一开始就是抱着打合肥取寿春的目的开启的战事,后来见寿春难取,就先平定了寿春以南诸县,欲将寿春变为孤城。

  而这个时候,陛下又恰巧对刘封用了流言计,刘封被迫返回江陵城。

  我猜测,刘封回了江陵城后是故意与刘禅相争,然后迫使刘禅亲征鲁阳,江陵城的流言甚至还有可能是刘封在推波助澜。

  刘封既在欺瞒我等也在欺瞒江陵城的百官士民,细作探得的刘封也可能只是个替身。

  我又听闻,刘备考虑到刘封这个燕王没有实际的封地,就将新城郡直辖给了刘封,刘禅亲征所用兵马是不会调动刘封在新城郡的嫡系兵马。

  刘封也就有了奇袭平春的各种有利条件。

  平春以北,又有淮水直通寿春,假使刘封效仿吕蒙白衣渡江,在奇袭了平春后又伪装城运粮船入寿春,满宠必不能挡!”

  司马师详细的道出了对战事的猜测。

  后知后觉下,基本上也八九不离十了。

  司马懿听得骇然起身:“倘若刘封取了寿春,淮水以南,将不复国家所有了!我得立即去找殿下商议。”

  司马师拦住了司马懿:“阿父现在去找殿下,又有什么用?殿下难道还会放着刘禅不管,去救寿春?”

  司马懿蹙眉:“即便不救寿春,也得趁机夺回平春。只要有平春在,即便刘封得到了寿春,也能对其构成威胁。”

  司马师叹了口气:“阿父,你难道已经忘记了来鲁阳的目的?殿下当上太子,才是当前最紧要的事。”

  来之前,司马懿呵斥司马师;来之后,却被司马师反劝,司马懿一时之间有些愣神。

  鲁阳外。

  随着刘晔流言计的实施。

  张飞也得到了刘封破平春的消息。

  只是与刘晔预料的不一样,张飞的反应却如“早应该如此一般”。

  赵云不解询问:“益德,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

  张飞大眼珠子一转,装傻充愣:“子龙,你在说什么?我刚才有些耳背,没听清。”

  赵云的脸瞬间一黑。

  都认识几十年了,糊弄鬼呢!

  张飞哈哈一笑:“子龙,不是我有事瞒着你,是太子有事瞒着你。太子让我保密,我也不能胡说啊。

  不如这样,我跟你一起去见太子,若太子说可以不用瞒着你了,我也就不瞒你了。”

  赵云狐疑的看着张飞:“当真?”

  张飞一把搂住赵云的肩膀,道:“子龙,我一个大老粗,难道还会骗人吗?走走走,一起去见太子。”

  原本刘禅应该待在宛城的,后来刘禅觉得来回传讯不便利,于是也来到了前线大帐,不过具体的指挥依旧是张飞在负责。

  刘禅只负责按照众人的提议来下令。

  “兄长破了平春?太好了!”

  刘禅抚掌一笑,哪里还有半分跟刘封不和的迹象。

  看着张飞和赵云投来的狐疑目光,刘禅又恶狠狠的一踹桌子:“燕王甚是可恶,竟来抢功!”

  只是这蹩脚的反应,又怎么可能瞒得住张飞和赵云?

  赵云叹了口气:“殿下,你只给益德说不给我说,是怕我会泄密吗?”

  刘禅一愣:“孤没给三叔说过啊。”

  赵云也是一愣,侧头看向张飞,若不是刘禅当面,赵云都想锤人了。

  说好的大老粗不骗人,又骗我?

  张飞嘿嘿一笑:“果如我所料。

  殿下,燕王既然都破了平春了,也就不用再藏着掖着了。

  军中的流言必定是曹叡派人来散布的,我和子龙得知道更具体的,才能及时作出应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